郑海学教授团队揭示转录因子IRF3自身活化在调控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24-01-08 字体大小T |T
近日, 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郑海学教授 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 研究所王延轶研究员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 PLOS Pathogens发表 了题为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IRF3 by BLK facilitates its sufficient activation and innate antiviral response” 的研究论文。
IRF3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在清除病毒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然而, IRF3如何实现自身充分活化并启动高效免疫应答反应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该 研究发现酪氨酸激酶 BLK不仅在介导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功能,而且在调控固有免疫信号转导中也发挥核心作用。在细胞水平上, BLK 敲除显著抑制 RNA 病毒以及 DNA 病毒诱导的抗病毒基因的转录 。 水疱性口炎病毒 ( VSV ) 腹腔注射小鼠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 BLK敲除小鼠血清中抗病毒因子的分泌水平显著下降,并且小鼠表现出更高的死亡率。此外,借助裸鼠体内成瘤模型,我们发现敲除 BLK 显著抑制抗病毒因子的分泌,并促进塞内卡病毒 ( SVA ) 在肿瘤中的高效复制,从而利于 SVA介导的溶瘤作用 。调控 机制研究发现,病毒感染触发 BLK在酪氨酸 309 位点发生自磷酸化修饰,活化的 BLK 直接结合并催化 IRF3 在其酪氨酸 107 位点发生磷酸化修饰,进一步促进 TBK1 介导的 IRF3 丝氨酸 386/396 位点的磷酸化修饰。上述一系列信号级联效应能够利于 IRF3 充分二聚并入核,促进下游抗病毒因子快速分泌,从而清除入侵的病毒。本研究拓宽了对 IRF3 活化机制的理解 , 为开发针对感染性疾病的新疗法提供了科学指导。
图 1 . BLK 在调节 I RF3 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中的功能与机制
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郑海学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延轶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伟伟和博士后范许许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工程 等 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