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是我国专门从事预防兽医学研究的著名科研单位之一,尤其在草食动物疫病研究上具有传统优势。是全国唯一的口蹄疫科学研究、诊断和咨询中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同时,在多种畜禽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和检疫、免疫和防制技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06年1月18日,中编办批准加挂“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兰州分中心”的牌子。2013年3月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现有在职职工278人,其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27人,中级职称118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6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名,享受政府特贴专家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和“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5人,甘肃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协求是杰出科技创新奖1人;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领军人才B类2人、领军人才C类2人、青年英才“引进工程”2人、青年英才“培育工程”2人,中国农科院首批转化英才1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47人。

    内设管理机构有职能部门9个,分别为办公室、党办人事处、科技管理处、财务管理处、成果转化处、生物安全与平台管理处、基建后勤处、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研究中心和兽医临床服务中心;设立有10个创新科研团队。

    现有7个依托于研究所的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及检测中心,包括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口蹄疫参考实验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羊泰勒虫病参考实验室、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科群综合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生物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另外,还是国家菌种保藏口蹄疫病毒和血液原虫保藏分中心。拥有P3实验室、P3级大型和中型动物实验室以及GMP中试基地等基础设施。承担着大量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科研项目,在国内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

    建所至今,先后承担并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奖成果150项,其中国家级奖14项;授权发明专利21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900余篇。研制出了用于口蹄疫等疫病的疫苗34种、诊断试剂近百种和兽药产品9个。收藏种毒、菌种、虫种800余种(株)。在我国兽医科研和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方面发挥了学术带头作用,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国家公共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所很早就重视成果转化,早在1995年就建成了当时国内第一个兽医生物制品GMP中试生产车间,对研究所研制的疫苗产品进行转化。2003年我所建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兽医生物制品GMP车间,2006年成立了由研究所控股的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转化我所研制的疫苗产品,研究所不再生产疫苗产品,疫苗产品直接和公司联合转化。

    同时,研究所培育了另一个经济增长点——自行转化研发的动物用诊断试剂产品,经过多年的培育,我所诊断试剂产品销售额逐年上升,为了做大做强诊断试剂产业,我所于2012年成立了诊断中心,专门负责诊断试剂的生产销售工作。

    在做好产业开发的同时,也让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人员获得了相应的报酬和奖励。自开始就制订了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经过10多年的不断改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奖励体系,使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人员均获益。奖励政策除了一次性转让的奖励比例未达到国家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标准外,其他的均已达到或高于转化法的最低限额。